近日,記者獲悉,青海油田扎哈泉致密油田日產量達到近500噸,平均單井產量高于預期設計產量,3年新建產能18萬噸,產建成本同比下降10%。
扎哈泉位于柴達木盆地西南,南鄰昆北油田,北接英東油田。2013年,青海油田依據對扎哈泉地區地質情況的新認識,在這一地區大膽開展“立體勘探、效益勘探、先產量后儲量”嘗試,邊預探、邊評價、邊試采、邊建產,發現了新層系,擴展了老油藏。青海油田當年在扎哈泉探區部署鉆井12口,扎7井獲得日產50立方米的高產工業油流,擴大了柴西南碎屑巖的勘探領域。
產量高,找到3個甜點區。2015年下半年,青海油田在扎哈泉致密油區通過勘探開發一體化建產,發現了3個甜點區。在產能建設過程中,青海油田及時開展試采評價和油藏描述,編制開發方案,本著骨架井先行、滾動建產的措施,在甜點區共部署開發井117口。扎11井日產量保持10噸長期穩產,目前已累計產油6000余噸,擴展了扎哈泉地區N21淺油藏,擴大了甜點區儲量面積。
工程優,在建產中首次采取工程6包和大井叢、工廠化建產模式。青海油田建設單位放棄以往產能建設的固定模式,采取項目總包模式進行。在產能組織上,這個油田嚴格執行“三個結合、三個優化、四早一塊、五個到位”的工作制度,通過每天一張隨鉆跟蹤圖、一條產能建設進度短信、一張鉆井日報表、一張錄井早報表、一份產能建設跟蹤表等具體做法,嚴格落實施工質量,產能建設工程質量合格率達100%,產建速度同比提高30%。2016年,青海油田在扎11井區探索效益化、規模化建產方式,推廣“大井叢、平臺式、工廠化”布井策略,通過優化平臺順序、井位部署、井場布局等措施,平臺井平均搬遷安裝周期為1.96天,11個平臺49口井縮短建井周期174.44天。
單井產量高,成本低,產能建設效益好。青海油田本著“先產量后儲量”勘探開發一體化思路,控制投資,突出效益建產。青海油田在扎11井區產能建設中,根據地質狀況需要,緩建鉆井平臺9個,并將16口水平井改為直井,重新調整部署井位15口,減少鉆井進尺7.8萬米,節約井場面積18萬平方米。據統計,扎哈泉3年產能建設比計劃節省成本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