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SDARI)為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基本設計和詳細設計,江南造船集團建造的30000立方米LNG船順利完成氣試,并于5月8日交付。
該船總長184.7米,型寬28.1米,設計航速16.5節,采用雙燃料主機電力推進系統,總噸位達25014噸,入級中國船級社(CCS),并取得了Green Ship Ⅰ船級符號,是國內第一艘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的LNG支線運輸船, 世界第一艘大容量C型貨艙LNG運輸船。其建造成功,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
該船在2015年3月份已經完成了所有的常規海上試航工作,各項性能指標均十分優秀。如果是常規船舶的話,該船已經達到交船的狀態。但是由于LNG運輸船的特殊性,其貨物圍護系統的設計溫度在-161°C,LNG運輸船在正式投入營運前必須完成液化氣圍護系統試驗(簡稱為氣試)。
氣試的第一環節是與天然氣碼頭順利對接。中國海油是國內最大的進口LNG營運商,目前正在運營的天然氣接收終端共有六個,且都是大型接收站,其碼頭和工作平臺的設計均為考慮靠泊8萬方以上的LNG運輸船。考慮到與中國海油主要接收終端的兼容問題,3萬方LNG運輸船在設計中針對系泊系統和集管區系統等方面做了很多特殊考慮。通過此次氣試中的船岸對接實踐,驗證了利用大型接收站現有碼頭條件靠泊3萬方LNG運輸船的可行性,此次船岸對接作業在國內尚屬首次。
3萬方LNG運輸船通過精心設計和準備,成功完成了氣試過程的LNG裝貨試驗。氣試的過程與實際裝載貨物的過程相比更加復雜。常規裝載作業時,船舶都會保留一定的低溫LNG尾氣。一般程序為聯檢、卸料臂連接、ESD熱態、卸料臂冷卻、ESD冷態、裝貨。但對于氣試作業,在ESD熱態后先要進行惰性氣體置換,ESD冷態后要進行冷艙作業。3萬方LNG運輸船還進行了天然氣燃料供應系統試驗和雙燃料電力推進系統試驗,均達到設計要求。
3萬方LNG運輸船是上船院深入了解市場需求,結合國內LNG接收站實際情況,面向客戶精心研發設計的一款中小型LNG運輸船。它的成功開發,標志著上船院已成功掌握中小型LNG運輸船設計關鍵技術。該船交付后,將用于國內大型LNG接收終端和LNG衛星站間的支線轉運,以解決沿海、沿江城市天然氣季節性調峰和月度不均勻供氣的運輸問題。
在成功開發3萬方LNG運輸船的基礎上,上船院在LNG船的系列化方面也邁出了步伐,成功研發了進江/沿海型8000/10000/16500/22000/24500m3LNG系列船,可為船東提供菜單式服務,為全面開拓國內二、三級LNG轉運市場做好了技術儲備。此外,上船院又開發了12000/17000/27500/35000 m3LPG/LEG,5000/6000/8000 m3級LNG加注船,為拓展LPG/LED/LNG市場奠定了基礎。憑借豐富的船型研發與深厚的技術積累,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將全力助推國內LNG運輸發展。